安全工程(本科)
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為适應地方經濟和航空航天事業發展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航天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培養能夠運用安全科學、安全技術、安全管理及相關行業的理論知識解決能源動力、化工、土木建築等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在本領域從事安全技術開發、安全工程設計、安全檢測與監控、安全風險評估、安全監察與管理、安全教育與培訓、事故調查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成為一線安全工程師或具有與之相當的職業成就。
學生畢業後經過五年左右的實際工作,達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以及創新意識,能夠正确評價從事的工程實踐活動對健康、安全、文化、環境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履行工程師責任。
2.在實際工程實踐中,具備組織和實施能源動力、化工、土木建築等領域安全相關項目的問題分析、安全設計、安全技術咨詢與評估、安全檢測與監控、安全監察與監管、安全教育與培訓的能力。
3.在能源動力、化工、土木建築等領域的安全工程實踐中具備與工作任務相适應的溝通、交流與管理能力,能在團隊協作中發揮骨幹作用。
4.通過再學習拓展自己的新知識、新能力,适應不同環境賦予的工作任務,能在不同的崗位上做出貢獻,具備适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二、主幹課程
安全法學、安全學原理、安全管理學、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學、安全評價、工業通風與除塵、流體力學泵與風機、機電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學、防火防爆工程、建築安全技術與管理、特種設備安全技術、化工安全技術。
三、就業方向
在能源動力、機械裝備制造、礦山冶煉和建築施工等工業領域從事安全相關的安全監管、工程設計、風險評估與控制、安全檢測與監控、事故調查分析等工作,也可在應急管理部門、教育培訓機構從事安全監察與管理、教育與培訓工作。
四、專業師資
本專業現有在職教師13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博士學位教師5人、碩士學位教師12人,應急系統專家2人。近年來,教研室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項目)、市廳級科研項目和教改課題12餘項。
安全工程教研室教師合影
五、專業實驗室
學科擁有能源産業綠色轉型關鍵技術廣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廣西清潔能源裝備與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和漓江生态環境保護研究所3個科研平台,建設完成了防火防爆綜合實驗室、特種設備檢測實驗室和工業通風與除塵實驗室等6個教學實踐平台。
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室
六、學科競賽
安全工程專業聚焦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水平提升,積極參加安全學科重要學術會議;實踐“以賽促教、賽教融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着力提升安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水平。學生參加首屆“捷安杯”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技能大賽華南賽區選拔賽獲一等獎,參加首屆“捷安杯”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技能全國總決賽獲二等獎,參加廣西高校大學生學科專業競賽第二屆應急救援技術大賽安全生産管理技能(A)賽項獲二等獎。
七、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基地
安全工程專業與廣西安全生産科學研究院、廣西特種設備研究院桂林分院、國科華路航天科技、吉利百礦、桂林特種設備檢驗所、廣西建工集團等企業建立了長期校外實習基地,為專業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了現場支撐。
學生開展生産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