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動力工程(本科)
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為适應地方經濟和航空航天事業發展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航天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培養掌握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工程流體力學、換熱器原理及設計、能源轉換與利用等相關知識,能夠在低溫制冷、熱力發電等領域從事研究開發、設計制造、安裝調試、運行維護和生産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成為低溫制冷或熱力發電領域的工程師或具備相應的職業能力。
學生畢業後經過五年左右的實際工作,達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以及創新意識,能夠正确評價從事的低溫制冷或熱力發電領域工程實踐活動對健康、安全、文化、環境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履行工程師責任。
2.在實際工程實踐中,具備組織和實施低溫制冷或熱力發電領域相關工程項目的問題分析、研究開發、設計制造、安裝調試、運行維護和生産管理的能力。
3.在低溫制冷或熱力發電領域的實際工程實踐中具備與工作任務相适應的溝通、交流與管理能力,能在團隊協作中發揮骨幹作用。
4.通過再學習拓展自己的新知識、新能力,适應不同環境賦予的工作任務,能在不同的崗位上作出貢獻,具備适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二、主幹課程:
核心課程:
鍋爐原理/制冷與空調裝置設計(二選一)、制冷工程綜合設計/熱能工程綜合設計(二選一)、燃燒學/制冷原理與設備(二選一)、工程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泵與風機、熱能與動力工程測試技術、工程材料及熱處理、換熱器原理及設計、計算流體力學仿真、畢業設計(論文)等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工程訓練(B)、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能源動力工程基礎實訓、制冷工程CAD實訓/熱能工程CAD實訓(二選一)、制冷工程綜合實驗/熱能工程綜合實驗(二選一)、制冷工程綜合設計/熱能工程綜合設計(二選一)、生産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三、就業方向:
在制冷或熱力發電領域及相關新興産業從事設計、生産管理、運行及維護等工作。如制冷空調熱泵相關裝置生産企業、制冷空調熱泵工程公司、城市冷凍站、石化食品制藥等企業冷凍站、冷鍊運輸公司、熱泵烘幹企業;電力設計單位、能源審計公司、火電站和核電站、電力建設公司、熱力公司等。
四、專業實驗室:
目前,本專業教學實驗實訓室,主要包括熱工及流體力學實驗室、制冷原理實驗室、中央空調實驗室、制冷與冷藏技術實訓室、地熱能與建築環境實驗教學中心、太陽能與建築一體化實驗室等23個實驗實訓室。教學實驗儀器設備總值279.1167萬元,使用面積約2168平方米,設4名專職實驗室管理人員。依托實驗室,建立了校級重點實驗室“能源系統與節能工程技術中心”和校級重點學科“工程熱物理”。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已經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實驗實訓體系,可以滿足專業實驗、實訓教學需求。
工程熱力學、傳熱學、流體力學實驗室
換熱器與空調器性能測試實驗
燃料分析、燃燒和鍋爐測試實驗室(中央與地方高校共建)
660MW超超臨界火電仿真實訓室(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建設的特色實驗室)
五、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基地:
專業先後與佛山意德美邦科技有限公司、廣州中宇冷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桂林達源空調設備工程安裝有限公司、桂林市節能監察中心、桂林市通用冷氣工程有限公司和理昂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投欽州發電有限公司、東莞市鑫洲機電空調工程有限公司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與理昂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創協同育人基地,簽訂“裡昂新能源班”“實習基地”,攜手進行校企聯合培養,邀請公司工程師到學校授課,有計劃的安排學生到公司實習實訓。
與國投欽州電廠産學研合作
與中國能源建設安徽電建二公司合作協議
與佛山意德美邦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
與賀州電廠産學研合作
與理昂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簽訂“裡昂新能源班”開展人才聯合培養
燕京(漓泉)啤酒廠生産實習
制冷工程生産實習
六、師資情況:
本專業現有專業教師28人,生師比為21.4:1。其中教授6人,副高職稱10人,講師9人;具有博士學位14人,碩士學位12人(其中博士在讀1人);9人具有企業工作經曆,2人為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
七、學生科技活動、學科競賽: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生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工作。每年利用校友基金舉辦專業技能競賽,并挑選優秀創新小組參加區級或國家級競賽。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生創新小組在“比澤爾杯”中國制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新設計與制作大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挑戰杯”廣西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廣西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等專業性競賽中取得多項優異成績。近五年來指導學生以第一完成人申請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4項,外觀專利9項,軟件著作權9項;參加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獲一等獎1次,二等獎2次,三等獎2次。
全國電廠集控競賽獲得一等獎
我院學生參與制冷空調行業科技競賽
我院學生獲第十屆制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