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擁有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清潔能源裝備與節能技術實驗室,下設三個科研方向,其中實驗室副主任顧曉華,負責低碳清潔能源與高端宇航技術實驗室,建設成效簡介如下:
1.實驗室及團隊簡介
實驗室團隊帶頭人顧曉華:工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科技部項目評審專家,廣西科技廳項目評審專家。上海院士(專家)工作站首席專家。中國包裝聯合會塑料包裝委員會專家、中國矽酸鹽溶膠凝膠學會理事。主持和參加科技部重大項目、863和“973”子項目、中國博士後創新基金等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和等共35餘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19項,已授權69項;在權威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其中SCI論文38篇,出版了8部學術著作,成功進行産業化項目5項。在固廢回收、綠色環保節能、高端材料等領域具有豐富的項目産業化經曆。
科技成果獲得省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第1),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獎1項(排名第1)。在綠色節能環保裝備開發、固廢回收和高值化、功能納米材料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團隊現有科研人員8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人、副高級職稱3人、碩士生導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4人。近年來,承擔國家、省及市級科研項目37餘項,科研經費總額735餘萬元;發表SCI、EI檢索收錄論文5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75餘項;獲省市級及其以上科技成果獎3項;出版教材專著9部。

2.科研服務方向
團隊是廣西高校清潔能源裝備與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學校創新團隊等科研平台的重要組成。立足國家“雙碳”戰略目标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圍繞清潔能源利用與開發、固廢資源化利用、節能與低碳、能源裝備再制造、高端宇航裝備等新興産業的關鍵技術,緻力于建立能源轉化與潔淨利用新模式和新方法,加速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傳統技術的升級和換代。在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産學研合作項目等多項省部級以上課題的支持下,在低碳清潔能源轉化機理與優化設計、綠色低碳循環以及能源裝備再制造、高端宇航技術裝備等研發方向開展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取得系列成果,成功完成了多個行業的科技服務的産學研項目成果轉化、工程試驗與示範。下設四個主要研究子方向:
(1)低碳清潔能源轉化機理與優化設計方向:圍繞低碳清潔高效節能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高效轉化機理,優化設計高效傳質、傳熱等問題開展研究。
(2)固廢綠色回收處理數字化仿真與機器學習方向:圍繞固體廢棄物高值化資源回收與再生利用,生物質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固體廢棄物污染分析與控制技術,開展相關理論、數字計算仿真和機器學習與應用技術研究。
(3)能源裝備再制造與節能裝備研制與應用方向:圍繞強化傳熱與高效節能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針對儲能裝備關鍵部件的電沉積塗層技術方法等問題開展研究。
(4)儲能電池與綠色電化學技術研究方向:針對儲能電池與綠色電化學能源利用中的高效轉化的機理及技術,進行雙目标的能量優化利用,開展超級電容和光催化理論和應用技術方面的研究。


3.特色成果
團隊産學研項目經過多年的産學研合作,通過極具挑戰性和持續性研究開發,攻堅克難,不斷攻克科技項目的應用難題,這是一項艱巨和長期的工程,因此多年堅持團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開創性的進行我國的綠色環保及固廢資源化利用,以及節能裝備研制與應用。
(1)基于省級科研成果轉化項目(20190001A),圍繞建築與工業固廢物資源循環綠色再利用,自主研發難回收聚氨酯固廢資源化利用及工業化成套設備技術,,實現了聚氨酯國内首次工業性試驗和首次工業化,固廢回收産能達2萬噸/年;相關研究發表SCI論文30餘篇,發明專利授權30餘項。為廢舊聚氨酯回收成套裝置與技術研究與開發中有突破性進展,解決了行業中聚氨酯廢棄物不溶不熔、難于處理的關鍵性的卡脖子技術難題,技術創新性強。應用于建築、化工等領域中難回收聚氨酯的高效回收。項目社會效益顯著,綠色環保。經濟技術效益明顯,專家鑒定評審項目研究為填補國内聚氨酯處理空白的技術。
(2)圍繞能源化工等利用過程産生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難題,提出對富矽等氧化物污染物、廢棄物排放,開展高價值處理回收技術研究,提出綠色低溫、可控制備技術。該技術通過控制反應溫度和添加劑以實現制備産物的尺寸的控制,有效防止産物團聚、高能耗,有效提高制備産品的可控性和經濟性。解決工業廢棄物矽膠渣大量堆積,難于高價值處理回收的企業難題。
(3)基于中石化洛陽石化和中石化天津石化保冷管殼循環再生項目(I200-66IOMH-22-EL000GGT、31800000-22-ZC0607-0035)2022年12月顧曉華教授牽頭與中石化天津石化和中石化洛陽石化分别進行了廢舊PIR管殼循環再生應用技術研究和廢棄保冷PIR的循環再生及資源化利用技術開發2個項目的合作,通過和天津石化和洛陽石化産學研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項目成果得到了中石化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評價。
項目對于我國中石化行業代表的典型難回收的PIR管殼成功進行回收和資源化利用,符合國家雙碳政策和減污降碳政策,通過回收達到資源的合理利用目的。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保冷管殼在煉油廠、液化天然氣(LNG)、液态乙烯、液化空氣、LPG冷庫、液态CO2、液氨等能源化工介質或建築物或空調暖通應用,其降解回收十分困難。因此本項目的産學研合作屬于填補國内PIR的回收再利用技術的空白,因此廢舊PIR保冷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研究具有重大的環保和戰略意義。在經濟社會向綠色化方向轉型的背景下,開發零污染、高附加值的廢棄PIR循環再生技術,對廢棄PIR材料進行降解處理回收再利用,不僅會降低工業成本,而且全面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生态環
境、可持續和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